龙的产生来源于人们对天象的崇拜,古人把天空中的星区划分为“三垣四象”,“四象”就是东青龙、西白虎、南朱雀、北玄武。每一象都有七宿所组成,“青龙”分别由“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萁”七宿所组成,其形状像龙,位在东方,所以叫东青龙。
当然那时候还没有“龙”这个名字,后来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,发现青龙七宿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,春季时,青龙七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,到了二月二,角宿露出地面,就像龙要抬头一般,因此二月二就为“龙抬头”。

夏季时,青龙七宿逐渐从地平线升起,夏至那一天,也是青龙七宿在天空中位置最高的时候,夏至之后,青龙七宿就开始逐渐向西方下沉了。秋季之后,青龙七宿已经在西方地平线位置了,白露节气时,青龙七宿已经下沉到西方地平线之下了,只有尾巴尖还露在外面,也就是萁宿的一部分。
人们发现,青龙七宿在天空中的位置与下雨有着直接的关系,当春季青龙七宿升起之时,就开始逐渐进入雨季了,夏季青龙七宿在天空中位置最高的时候,就是降雨最多的时候,秋季之后,随着青龙七宿的西落,降雨也就会逐渐减少。

于是人们就把青龙七宿与降雨联系起来,由于雨水直接决定着庄稼的收成,而庄稼的收成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,所以青龙七宿也就成为了很多部落的图腾,后来随着部落之间的征战与吞并,龙图腾的形象就越来越完善,最终就成了现在人们所想象中的龙。
为了给这个想象出来的动物取一个名字,人们也是煞费苦心。由于龙与降雨有关,而降雨之前,总会伴着轰隆隆的雷声,这种声音是巨大的。于是人们就用“轰隆隆”的“隆”音来称呼龙,也就是说打雷的声音就是龙的声音,而龙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。

龙出于惊蛰,代表什么?